一提到老白干,大家都知道说的是全国闻名的衡水“老白干”。但很多人不知道有一种白酒香型叫老白干香型,所以当有人提到老白干,人们就认为老白干属于老白干香型,真相是不是这样呢?它们之间有半毛钱关系吗?
据相关文字记载,衡水酒的酿造历史悠久,两千多年的汉代就产生了。
汉和帝永元16年(公元104年)春二月,汉和帝曾“诏禁冀州沽酒”;汉景帝时也因旱灾而令禁酒四年,但下诏专门提“诏禁冀州沽酒”,衡水酒在当时已有名气和生产规模。
盛唐时代的酿酒业达到高峰,明嘉靖三十一年,衡水城内有名酒坊十八家,城内有家“德源涌”酒店,很有名望。在建造衡水木桥时,建桥工匠常到此聚饮,饮后赞曰:“真洁,好干!”后取名:“老白干”。
所谓“老”,是指历史悠久;“白”,是指酒质清澈;“干”,是指酒度高,度数能达到67度。其味“闻着清香,入口甜香,饮后余香”。此后“老白干”,传颂朝野,人们都一品为快。各地坊店多有效仿,沿袭至今。
清代,衡水老白干为全国五十五种名酒之一。宣统二年,获南洋劝业会大奖;宣统三年,城内酒坊有三十余家。1915年,德聚坊李泽卿先生携衡水酒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甲等金质大奖章,名列中国诸获奖酒品之首。一九二九年衡城福兴隆坊之酒品获河北省国货陈列馆二等奖。获奖后衡水老白干名声大振,行销华北和东北地区。
芦沟桥事变后,日军大肆侵华,烧杀抢掠,征粮夺财,民不聊生,百业凋零。至抗战胜利时,城内仅存恒聚成、诚兴、德聚、福兴隆、广聚、恒聚成、德昌、恒盛、福聚兴、天丰、义庆隆等酒坊十六家,勉强维持生计。
1946年,衡水解放后,冀南第五专署会同衡水县政府把当时的这十六家个体酿酒作坊收归国有,成立了“冀南行署国营制酒厂”。新中国成立后,衡水市人民政府在此基础上成立地方国营衡水制酒厂,恢复发展老白干酒生产。
1952年曾作为祖国的名特产之一,当作慰问品送到朝鲜战场。文革的特殊时期,“老白干”这个的名字显得不合时宜,酒厂遂把“衡水老白干”改成衡水白酒,并在商标上添加上红太阳和毛主席语录。
数年来,衡水老白干酒屡获殊荣,1979年,此酒被评为省内名酒,并获得“..商标产品证书”。衡水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安济桥等百余处人文古迹,其中安济桥既是衡水老白干酒注册商标图案原型,也成为衡水老白干酒的象征。
2006年11月,商务部正式认定衡水老白干酒(注册商标:衡水老白干)为首批“中华...”。衡水老白干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纯小麦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的老五甑工艺和两排清工艺,地缸发酵,精心酿制而成。她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造就了芳香秀雅、醇厚丰柔、甘冽爽净、回味悠长的典型风格,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虽然与清香型白酒比较接近,但它闻起来香气很清雅,清香之余还带有一些浓香型白酒的香气。它口感浓郁,与清香型白酒相比,老白干香型白酒更醇厚、香味更大,入口以后还有回甜和回香。
不过,很多人都面对这两种香型的白酒都“傻傻分不清楚”。由于衡水老白干酒在香味成分、风格特点和工艺操作上与清香型和凤香型酒有明显区别。它具备了典型的风格、独特的工艺,应从清香型酒中分出来,1989年,全国有26个厂家参加了“老白干香型白酒”的发展方向、科技进步、工艺特点等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和科研攻关。
2004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批准《老白干香型白酒》行业标准。
2007年1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2007年第1号(总第101)公告,发布了《老白干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同年7月1日实施。标志着老白干香型国家标准正式确立。
但老白干香型在香型王国里只能算得上是小香型,不是主流。